洞见 > 杜斌:新业态的角色,是构建人与商业连接的场景大师

杜斌:新业态的角色,是构建人与商业连接的场景大师

2018-06-22

商业世界经历了多年进化,已经进入到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极致化的阶段。过去20年,在经济升级以及消费者习惯快速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可以发现一个事实:一种业态或模式还来不及深耕细作,就因为外部环境的巨变必须开启下一段征程。最近这些年,新业态、新玩法被不断推出,它的“不同”也似乎开启了商业的新思路。

一些关于“新”的思考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新和旧

对于业态而言,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新和旧,只看创新程度。新业态的新,可以理解为:在消费者主观意识中,以往没有出现的,或是最近流行的、受到大众追捧的。业态的更新和迭代之快,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此在业态的进化发展中,只要是以新的经营方式、经营技术、经营手段取代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创造出的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商品组合的店铺形态都可以被称为一定意义上的业态创新。

新的竞争法则

今天的商业世界不断进化发展,无论是新零售时代的到来,还是文化元素的多元碰撞,其本质都是在告诉这个社会“要有态度地追求”,一成不变的商业永远无法创造出新鲜感,久而久之就成为商业时代的“淘汰品”,因此业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新业态营造的空间和氛围,是对消费者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

当今时代下,消费者追求生活方式、热衷消费升级、寻找自我认同,并愿意投身于充满IP、跨界、潮流、传承文化氛围的商业世界中去。而新业态由于被赋予了“新基因”和多重玩法,正是适应了年轻人不断变化的文化偏好,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新的综合性社交场所。新业态传达出了一种信号:商业正在连接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

玩转“N+1”

“传统品类+”的跨界融合

在业态进化的过程中,新品类的出现恰恰是与“老事物“持续碰撞的结果。当下,跨界融合的经营模式正在大势崛起。在书店里开餐厅、咖啡馆里卖衣服等各种“业态跨界融合”一时相互竞逐。你可以构想这样的场景:在悠闲的下午茶时光,驻足于一家理想门店,和三五好友边喝咖啡,边挑选服饰;吃完简餐顺便逛逛书屋,买书之余还为家具付了款。这样随性的生活方式,已真切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代表案例:共禾京品

以餐厅为基础,将家居、咖啡、美酒、烹饪烘焙和花艺教学融入其中,又能吃又能买还能学,让顾客流连忘返,这家店到底是餐厅还是家居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科技元素+”的商业新物种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渗透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融入高科技元素,不管是无人超市的大肆盛行,还是在VR、AR技术下应运而生的灯光裸眼3D餐厅,甚至是融入科技手段的机器人餐厅、机器人酒店….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科技的发展永远是服务于项目内容的,而科技的引入带来的不仅是购物便捷性,也让更多的内容以更加贴切的形式呈现,成为感官营造的载体。

代表案例:SOMA-Dinning Lounge

亚洲首家裸眼3D概念餐厅,融合了法餐元素的日式创意料理、时尚酒廊,精致社交空间,配合创意鸡尾酒,探寻夜晚的更多可能性。中央吧台之上悬浮的裸眼3D屏幕耗资百万,16个定制画面组成立体动态方阵,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

“生活方式+”的主题集合店

单店的不景气,让品牌开始尝试把某一个品类的业态围绕生活方式全部集中在一起,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全套系的生活需求服务。比如运动组合、餐饮组合、健康组合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将业态打通,有机串联各种购物场景,也成为新业态的一种形式。

代表案例:嗨啦啦 water park

主题创意与娱乐相结合,生态与趣味相融合,提供活动多样、内容丰富的游乐、娱乐、演艺、美食等多维度体验式的水上乐园。

“文化产业+”的极致情怀

文化产业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密不可分,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比如,瑞虹天地月亮湾以音乐为主导的定位方向引入摩登天空,为商业带来了更多思路和可能性。如何在品牌中注入文化内涵、动人故事和设计美学,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也成为了业态创新的关键。

代表案例:會

旗下子品牌「會空间」「會好物」「會聚场」以贯彻「艺术植入生活」的宗旨,全面打造从艺术家培养、艺术空间设计运营、艺术衍生品开发到艺术生活方式构建的良性产业链,从对商业体的介入开始,将现代艺术转换为一种更具生命力、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产业。

为实体商业回归提供支点

年轻化策略的首要选择

在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逛街消费不再是单纯购物,而是在追寻一种表达自我的生活方式。新业态的新玩法,分分钟能够俘获年轻人的内心,得到他们的认同,新业态的持续创新为购物中心带来了新的消费势力。

实现人流量、关注度、话题性的三重导入

新业态的要素就是“新”和“吸引“,拿什么吸引消费者?是要以独特新奇的商品和高品质的服务。新业态的“不同”为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新业态更多有意思的玩法,以及在品类和运营方式上的双向拓展,再加上自带话题引爆的营销点,不仅能扩大粉丝效应,更可以提高关注度。

与“老业态”互补互融

新老业态,一“攻”一“守”,新业态作为“攻”,为购物中心聚集了人气,同时也引来了大量新客流,而老业态因为有业绩和租金的保证,以及大量忠实老粉丝的积累,也有自身独有优势,两者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给购物中心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想象力。

市场偏好变化不断,

如何发挥“新”的效用?

回归本质+年轻化表达

其实无论是老业态还是新业态,品牌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新业态要想保持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注重服务细节,提升服务品质,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极致体验。其次要有充分年轻化的表达,更懂年轻人的想法,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受众轻松的领会到品牌想要传达的主旨,并因此引领潮流。

打破单一经营模式,在同一空间突破限制,实现业态与场景的重塑

通过不同业态的叠加实现多业态混合经营。通俗点说,就是将若干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业态,在一家店中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从而产生新的亮点,合力开拓1+1>2的市场。不仅提供给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并增加顾客停留时间,增加购买的几率与可能性。

线上线下加速渗透融合

目前线上的消费者,不再是初级的消费者,而是一些口味进阶,有充分选择的消费者。因此,发展线上线下,不能是简单地把线下店的商品搬到线上这么简单,更需要结合线上消费的需求特点,在商品组合、线上运营、消费体验、物流配送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准化、精细化的定位。

于购物中心而言,不是引流,而是共生

购物中心需要思维的转变,从房东的心态变成股东,与品牌一起打造,共同经营,利用资本的力量把新业态逐步培育。另一方面,购物中心也要根据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合理配置这些创新业态,增加体验性消费业态的比重,在综合层面上去打造专属消费者的“第二空间”。

永远以有趣的灵魂做指引

成为人的“自我表达”的诉求出口

都市人群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品牌越来越趋于关注都市人群精神层面需求。不论是跨界融合,还是提升品牌的价值感,用心关注消费者需求,通过潮流和设计主题的赋予,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自带IP的社交性场所,便可以抓住客群,保持持久关联性。

“玩”在一起

会玩的品牌才能与消费者建立更深联系,无论是80、90、00后,被泛娱乐包围的这代人,越来越喜欢新奇的事物。品牌可以通过与大咖明星互动,或与运动赛事、文化演艺等结合,成为话题制造机,不但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偏好,还可为品牌快速汇集粉丝。

高科技赋能,拉深体验的价值

未来购物中心的业态将融入高科技的体验元素,填补“科技+时尚+娱乐”的空缺,融入更多的沉浸式互动体验新玩法,不仅会圈入大批喜欢科技的消费者,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门店智能、便捷化要求的服务体验。

多元组合,建立精神引导方法论

个性化消费的兴起,让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追求艺术、人文、运动,品牌则要把握这些变化带来的新机会。未来任何一个领域和行业都不可能单打独斗、孤军奋战,需要更多的与其他领域的业态进行融合,跨界融合、混业经营成为普遍现象,集成创新成为时代新潮流。


 

可以明显感受到,具有多元化属性和文化标签的新业态,在市场上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品牌们各显所长,打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好玩的案例,而商业也正在向有趣、易懂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与其说是新业态润色了购物中心,不如说商业空间融进了有热度的真实生活的体验,重构了人与商业的连接。当今时代,无需流于表面的浮躁与喧哗,而更向往一片天地去释放自我和安抚躁动的灵魂。新业态正在以一种充满归属感和精神共鸣的方式包围我们。

至于未来会怎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