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2017-03-20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为719.1平方公里,只有上海的1/6,但是购物中心数量只比上海少30个;与香港相比,国土面积比香港少了300k㎡,却多了30个购物中心。在为期6天的新加坡商业考察中,我一直带着一个疑惑:在这个弹丸之地,新加坡的购物中心如何实现高密度下的空间适应和细节彰显?

一、空间共享,个体是整体区域里的移步换景

乌节路并不长,全程仅2.2公里,带着长长的考察名单穿梭在各种语言交汇的繁荣气息里,我却总是“迷路”——相对于国内商业体竞争之下剑弩拔张的气氛、恨不能怒目相向划清界限的紧张感,这里的购物中心却纷纷自带“圣母”体质,彼此融合得毫无心机:正在感叹这个购物中心的主题分区做得各有特色,却恍然不知已经到了另一个项目里。

在新加坡,空中廊桥承载着重要的城市功能,甚至形成了凌驾于道路之上的另一个完整的空中网络,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廊桥实现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自由到达和切换。廊桥不仅连通商业,甚至包括医院、政府机关、地铁等公共服务机构。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Orchard Central的空中廊桥横跨街区,连接中央城的两个区域。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J-WALK的廊桥网络同时连接四个购物中心、一家医院以及两条地铁线路。

为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新加坡有大量的室内商业街是直接利用两个建筑物之间的狭长空隙地带形成,物理本质等同于加盖透明天幕的小巷。不仅实现了两个购物中心的无缝连接,因此也造就了普通商业街难以企及的层高优势,弥补了狭窄宽度带来的局促感,设计师们的想象力也从平面变得多维,各种有趣的装置小品应运而生。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Orchard Central 与313@somerset连接的室内商业街,层高约20米,主要的景观和小品均为空中视角,甚至店铺的橱窗亦为悬空设计,将消费者的注意力拉向垂直空间,地面主要为餐饮和咖啡外摆,商业层次感突出。

在我们的惯有思维里,同一区域的商业体之间不可避免具有竞争关系:蛋糕是固定的,谁都想多吃一口,所以从争夺流量到争夺消费者停留时间,对抗是一种常态。但是在新加坡,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竞合”关系:从寸土寸金的乌节路到后起之秀滨海区域,邻近的项目之间更多是一种“抱团”姿态,竭力创造“共享”的消费情景。若是将项目拟人化,可以感受到每个商业体都有一种自信的笃定:它们非常明确自己的区域角色和商业特征,每个个体都独具魅力,无法被其他项目所取代。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竞争是不存在的,只有“1+1>2”的聚集效应。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著名的日料街位于滨海广场(MarinaSquare)的顶层平台,同时也是滨海广场(Marina Square)和美年径(Millenia Walk)两个购物中心直接连通的通道。

二、场景相融,业态与景观的巧妙镶嵌

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商业同样以高容积率和高绿化率著称。当我们提起“绿城”,第一印象应该是布满绿植的摩天大楼或形态多样的植物墙。事实上在新加坡的购物中心里,包含绿植在内的许多景观并非仅仅具备观赏和绿化的功能,它们和商业业态的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场景体验,最大程度实现了景观的“商业化”。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金沙购物广场(The Shoppers at Marina Bay Sands) 的巨型玻璃景观如倒扣的雨伞,水流汇聚而下,成为下层的中庭咖啡厅自然的光源和水景。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新加坡的国茶TWG将体验馆独立置于中庭水面之上,既有疏离的身份感,又自成景观。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金沙购物广场(The Shoppers atMarina Bay Sands)隔水相望的滨水球场,座椅设计成不同颜色区域,成为购物中心一道独特的外部景观。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scotts square的整体面积不足1万平米,对空间的利用已臻极致,项目中庭引进一家绿植店,以商代景。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为节约空间,scotts square没有设置走廊,二楼以上的所有店铺都是外向型,以风格鲜明的店铺设计叠加成丰富的整体氛围,反而令人耳目一新。

RET考察|何雯:见微知著,新加坡商业的空间魔法

百利宫(Paragon)购物中心,中庭通常是咖啡或餐饮外摆。最大程度的利用商业空间。

我们知道,越是土地资源高度集约化的地区如日本、香港等,越是考验设计者的战略智慧和细节处理能力,极致的思考也必将成就更伟大的作品,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伊东丰雄、波特曼、萨夫迪等都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引领着新加坡的繁荣经济。考察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作为一个土地极度稀缺的城市,新加坡的购物中心高度密集却有序发展,或许可以从细节处给予国内商业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