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愉快的想标题时间
站在华贸12楼的窗边向外望去,窗外此刻已是灯光璀璨,而楼下建国路上的车流,今天并不十分拥堵。刚来到睿意德工作时,就常流连于这窗外的夜景,一年了,还是拍不下这喧闹的宁静。
还记得加入睿意德新媒体团队的第一周,自信满满的把在这里写下的第一篇文章发给小伙伴,暗中等待着夸赞,随即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就让人一怔。
“这篇文章对于读到的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这个记在心里已经一年,而今后也将永远陪伴着我的问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回答。即便有再多理由,也往往很难躲过一次次扪心的自问。
接下来,我的第一个感受是,严苛。不是冷冰冰的那种严厉与苛责,小伙伴们都是温和派,从来没有争吵或指责,这种严苛,是一旦涉及到内容时的较真。从媒体出来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面向企业市场的公司,会在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上较真到寸步不让。
为了跟错别字作斗争,几个人挨个确认,真的发出去后才发现出错的话,却又不会有任何的指责,但这种氛围,仍然让人不敢松懈。记得有次星期六的清晨5点,我一下从睡梦中惊醒,想起来上午9点要推送的一篇文章自己还没有核查,便拿出手机一点一点看。实在太困了,一千五百字的文章看到6点多才看完。事后想想又觉得好笑。
“又到了愉快的想标题时间”,这是我常常在微信群里说的一句话。不能标题党,不能让人不明所以,不能太长,不能重复的使用套路,要清晰明了,要有意思,要有场景感,让人愿意打开,让人在分享时没有顾虑……小伙伴们积累下来的标题规则很多,让“愉快的想标题时间”带上了一些自嘲的意味。然而,看到优质的内容打开率并不高,还是会暗暗下定决心,下次要想一个更棒的标题。
可是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人血而不是鸡血,总会有疲倦与自我怀疑的时候。一天下班后,坐在公交上看着车窗外堵得水泄不通,思绪飘飞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头奶牛,每天勉强吃下各种难以下咽的草料,再使劲地挤牛奶,周而复始却又有日渐枯竭之感。
就拿年底的数据总结来说吧,2017年,我们一共推送了372篇原创内容。为了提升内容的价值,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开辟海外站点,希望能用更一线的视角来观察宽广的世界;这还不够,我们又发动睿意德内部的力量,“逼着”睿意德的伙伴们在工作之余还要输出各种关于行业的深度解读;为了能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我们还经常与各行各业的朋友面对面交流,以至于被“吐槽”不像是一家商业地产行业的公司。这些内容都在以每周循环一次的频率输出,这对专业的媒体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最后算下来,我们收获阅读量仅仅只有全年160万,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但是熟悉新媒体的朋友都知道,160万可能还没有一些公众号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多。
除了自我怀疑,随即也会在心里默默吐槽,作为一个面向企业市场的公司,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做新媒体?抛开其他各种难以统计的成本来说,这个新媒体团队的阵容比一些互联网公司还要豪华,单是人力资源投入就已经超出想象。公司从上到下对这一方面的工作,重视得让我不太理解。
直到一次内部的分享会,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审视。“当在面对客户的委托时,理论上你可以认为是一桩商业合作,做到有限尽责,但如果你想到对于客户来说,可能就是把他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你,你有什么理由去反感客户详细的追问?有什么理由不去倾尽全力?”当我听到讨论中小伙伴随口而出的这句话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诚意”不是一个虚头巴脑的装饰性词汇,而是已经需要在心中留一个位置供奉着的精神。我暗自思忖,对于公众号内容的苛刻,应该就是这种“诚意”的延伸。哪怕屏幕对面的你不是带着身家性命来关注“RET睿意德”这个公众号,我们还是会打起精神负责的(笑)。
大概是在去年的3月份吧,“中国商业地产内容影响力排名”,睿意德官方微信由第5进阶至第4。我们也曾会心一笑,但随即便趁势开了一次严肃的会议,讨论做得好与不好。相信一直关注着这个公号的朋友们能感受到,我们后来针对当时总结出的问题也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对我们来说,排名靠前并不是骄傲的资本,没排第一也不是懊丧的原因,这份榜单,无论排第几,都是一份鼓励,也是一份鞭策。
2017年度“商业地产最具影响力行业组织、手机读物TOP20”榜单,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这次,我们是第5。当看到这份榜单时,一些记忆又被勾起,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你只用对内容负责,做到对内容、对读者问心无愧,不用考虑太多业务层面的事”,一年前的我以为这只是“领导的鸡汤”。但是一年下来,我想说,我信。
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我想起,自己家楼下的那盏灯,并不能照得很远,但是对于照亮行人的路来说,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