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 赵福海:“会展+”消费枢纽,如何持续实现低成本流量变现

赵福海:“会展+”消费枢纽,如何持续实现低成本流量变现

2022-03-15

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提出并实施了“AOD+会展”发展模式,引起了会展投资者、地产开发商的高度关注。依托于AOD的空港枢纽,如何实现“航空、会展、旅游、城市”4种流量人口的有效叠加和时空错位?如何充分挖掘“AOD枢纽+会展+城市群”的流量价值,持续实现低成本的流量变现?成为会展综合体投资者、开发商、运营者的现实需求。

 

 

2025,北京开启“会展+”世界级消费枢纽时代

 

2022年3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印发《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集中力量在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双枢纽”和两个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功能区,创建国际高端会展“洲际门户”,成为联动京津冀、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国际消费枢纽。

 

 

“AOD枢纽+会展”带来1.5亿人次超级流量

 

从上海虹桥到深圳前海,“AOD(以机场为核心导向的TOD的升级版)+会展”正逐步兴起。2025,北京”双枢纽”机场预计实现旅客1.4亿人次/年;与此同时,各种会展也将会带来超级流量。例如,2018年上海进口博览会吸引全球3600多家企业参展,采购商超过40万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预计成熟运营后每年将给深圳带来1000万人次客流。广州市各类会展每年可吸引来自全球逾4000万人次客流。

 

面对如此巨大的流量商机,依托于AOD的空港枢纽,如何实现“会展产业+旅游产业+高端商业”的模式构建、项目定位与业态组合?如何实现“航空、会展、旅游、城市”4种流量人口的有效叠加和时空错位?如何充分挖掘“AOD枢纽+会展+城市群”的流量价值,持续实现低成本的流量变现?成为会展综合体投资者和运营者的现实需求。

 

 

服务国家重大外交和经贸活动的会展定位,关注流量规模还是关注流量品质?

 

一是重点打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品牌,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繁荣发展新平台,与进博会、广交会共同构建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的三大会展平台。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谋划一批高端会展论坛。三是聚焦特色产业,培育一批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型消费等领域前沿会展项目,引入一批国际知名会展及全球品牌首展首发首秀。即会展流量将实现“去规模化”向“国际化、品质化、专业化”转变。

 

 

新国展中心二期与大兴国际会展中心如何定位和分工?实现差异化共赢发展?

 

▲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RET睿意德商业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RET睿意德商业研究中心

 

如图所示,通过广州市、北京市的展览场馆(室内可供展览面积1万以上)对比,以及2020年全国展馆场馆利用率(TOP10),可以发现,北京缺少2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或组团式的会展产业集群。

 

如图所示,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二期)2021年开工建设,项目计划于2024年竣工,实现总净展面积约21万平方米、净会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新国展二期项目将成为北京市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性会展场馆。

 

拟建的大兴国际会展中心如何定位?建设超大型的单一国际会展中心?还是借鉴广州乃至国际其他会展城市经验,打造会展产业综合体或者会展旅游目的地?

 

 

“会展+商业+酒店+办公”会展综合体和“会展+综合体”,哪种定位更吸引流量?

 

会展行业普遍认为“会展+办公+酒店+商业”会展综合体中,办公、酒店、商业仅仅作为会展中心的配套功能,满足展会的基本需求即可。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为例,由于“四叶草”商业广场(15万m2)嵌入在四个展馆的中心地带,商业广场无临街展示面,每逢无展期间,鲜有消费者问津。”根本原因是将商业广场定位为国家会展中心的配套,仅仅为会展服务,无法实现虹桥枢纽和区域的流量变现。而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则采取“会展中心+综合体(嘉里中心、证大喜马拉雅中心)”模式,可以共享“会展流量+浦东机场枢纽流量+花木区域流量”的3大流量。所以“会展+综合体”,才能实现枢纽流量、会展流量与城市流量的流量叠加。

 

 

“会展+”消费枢纽如何解决展期的淡旺季问题?吸引其他流量,借鉴谁?

 

充分发挥会展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场景优势,创造新增流量,解决会展产业的淡旺季难题。例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月、2月、6月、7月、8月是淡季,是否可以通过“会议+节(庆)+赛事+演艺”等活动的举办,发展“会议旅游+节庆旅游+活动赛事旅游+MICE团队旅游”,带来新增流量,提高会展设施的出租率、酒店的入住率和商业的客流量。

 

借鉴新加坡新达城、迪拜世界贸易中心等会展旅游消费目的地模式,打造新的旅游吸引物、文化科技博览中心、高端精品购物中心、实现三大流量的同屏共振。一方面,发挥北京的央企总部优势、科技创新和文化中心优势,积极吸引航空、航天等央企资源,打造专业的航空航天科技博览中心(类似于NASA),成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旅游新引擎,吸引北京乃至周边区域的高品质消费人群。另一方面,吸引和导入全球高端品牌、展现中国文化的新国货品牌、免税品等,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小结

 

“会展+”世界级消费枢纽建设,归根结底是响应国家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战略要求,打造国际商务、会展、商业、旅游、流通等多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圈,构建多产业、多层次、国际化的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