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 经营面临随时中断,商场如何防范突发事件?

经营面临随时中断,商场如何防范突发事件?

2020-07-10

6月中旬,北京打破了持续一个多月的病例无新增状况,经历了一轮疫情反复。其中,石景山万达广场因患者到访而进行闭店消杀。

这意味着实体商业仍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购物中心有可能随时因意外的疫情反复而中断经营。

当下,购物中心如何应对造成重大损失的意外事件,是疫情带来的重要反思。

今天,我们梳理了全球实体商业在应对突发的新冠疫情时做过的反应、补救措施,并探究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海外经验,希望能给运营人带来一些提示。

 

保险意识需要提升

权益保障靠事件推动

 

年初疫情爆发后,购物中心经营进入暂停状态,在压力最大的时刻,开发企业纷纷减租。然而,减免租金不足以彻底解决商户因无法开业而造成的经营损失,对于开发企业来说也无法长时间维系。

当时,海外国家对国内开发企业的减免租金做法表现出了相当程度上的惊讶。究其原因,是海外国家实体商业经营中断大部分可以得到保险赔付,没有开发企业承担责任的先例。

在欧美国家,大部分实体商业,从个人店铺到大型购物中心,都普遍购买了营业中断保险(Business Interruption Insurance,以下简称 BI 保险)。

因疫情暂停营业的购物中心

BI 保险在实体商业因意外状况停止营业而无法支付租金时发挥作用,自然灾害如飓风、雪灾,意外事故如火灾、恐怖袭击等均在承保范围之内。

在美国,9·11过后,营业中断险赔偿超过140亿美元,占保险赔偿总计的35%。美国的保险公司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营业中断险也得到快速发展。

引申:国外购物中心一般投保哪些险种?

商用物业保险(Commercial property insurance):覆盖实体空间因火灾、飓风、物品被破坏等情况下的损失,店内设备、店外标识等均包括在内;

经营中断保险(Business interruption insurance):覆盖因突发状况而中断营业造成的利益损失,突发事件包括各类自然灾害、流行病等;

商业综合责任险(Commercial general liability (CGL) insurance):覆盖对第三人遭受到体伤或财损,实体商业依法应负损害赔偿责任的情况,包括身体损伤和精神损失,如第三人在店内遭遇不公正待遇、歧视等;

非自有机动车辆责保险(Non-owned auto liability insurance):若有员工自有机动车辆公用情况下的车险;

员工意外伤害险(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覆盖实体商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受伤、疾病赔偿;

新冠肺炎此类不造成肉眼可见的损害,却实质上对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欧美国家的大部分保险公司已将此条纳入理赔范围,或默认因流行病造成的损失可以赔付。

与欧美国家的情况十分不同的是,国内投保BI的企业十分少见,且对流行病造成的损失可否赔付没有定论。

国内实体商业投保的基本状况:

目前,国内购物中心在商户入住时大都会要求商户投保财产基本险,覆盖包括火灾、保障、高空坠落等意外情况;

除此之外,财产综合险也是国内实体商业的常见投保险种,主要覆盖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如暴风、洪水、雪灾、泥石流等;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企业财产险仅占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的3.6%,营业中断险(BI 保险)作为企业财产险的附加险,在整个财产保险市场中几乎没有踪迹。

实际上,2003年 SARS 之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便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因流行病原因造成的企业损失,然而并未起到太大作用,直到2008年国内大范围雪灾造成企业停产损失,也还是未见大部分企业投保 BI,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相较之下,国内大部分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导致实体商业停业的概率较低,社会环境上看恐袭事件造成停业也较为罕见,导致我们对 BI 保险的重视度不足。

虽然相较其他国家,国内实体商业面临突发状况较少,但疫情给了我们一个重要提醒,社会对承保此类突发事件的保险也将进入一个认知过程。

例如,在美国,非物理损失、肉眼不可见因素造成的实体商业停业损失之所以能被保险覆盖,也是经历过一番磨合后才得以实现。

 

推动美国实体商业权益保障的事件:

2016年,美国俄勒冈州经营3家剧场的企业 Oregon Shakespeare Festival Association (OSF)与保险公司 Great American Insurance Company 之间的一场诉讼可以看出BI保险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OSF 的演出场所附近因出现野火而受到烟雾和灰尘的侵扰,因为空气质量低下,OSF 关闭了全部演出场所,并向保险公司索赔利润损失。

起初,保险人主张此次事件不存在物理损害,演出场所不需要进行修理,因此不在理赔范围之内。

然而,法院认为,物理损害损害不应仅体现在物品的结构损害上,受到污染的空间需要清理、个别设备需要更换,本质就是一种修复。最终,OSF 得到理赔。

 

日本经验借鉴:

依赖经营体系、民间组织协作

说起购物中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日本的做法值得参照。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在日本频发、易发,保证安全、时时做好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已经深深烙进日本的国民性格之中。

多年来,日本的实体商业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且在事件发生时对制定这一机制的体系十分依赖,以保证高效运作,降低潜在损失。

这一机制可被拆解为在4个阶段进行防御、应对的一系列措施:

 

突发事件发生前:

将定点医疗引入决策体系

日本实体商业常年有一套固定的应对机制,在物品药品、责任划分、减免政策等方面均有提前规定。

这套提前应对机制中最值得国内实体商业参考的,是日本实体商业与医院的合作以及固定的商户安置措施。

日本大多实体商业的突发事件应对小组中,都有附近医院的医生作为成员之一。将医院和医生引入决策体系,使得大部分商场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够及时将受灾者送医。

日本大部分实体商业在需要闭店时会为商户提供30天的宣传、物业管理费用减免,且有食品药品、生活用品业态不得闭店的规定。  

311地震海啸后采购食品的日本群众

 

突发事件发生时:

启动应急机制、确认闭店措施

当事件发生时,尤其对于流行病类事件,日本实体商业以是否人传人为参考,决定是否采取闭店措施。确认闭店后,第一时间与安保人员进行确认和工作安排,并告知品牌方。

与国内不同的是,日本各实体商业自行决定闭店,不需遵从政府统一规定。这种机制使得日本商业在突发事件前反应及时,高效避免传染扩大。

 

受事件影响关店期间:

保证基本供给、启动资金确保流程

在流行病类的突发事件面前,日本实体商业依据卫生防疫组织对各种流行病的传播规律的判断,一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闭店8周的决定。

闭店期间,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类的业态是商场的最低限度保障,各个闭店商户的物品也会在商场方的指导下被妥善保管。

此外,日本实体商业的开发企业会在闭店的同时启动资金确保流程,依据制度对商户实行费用减免。

恢复开业前准备时期:

协商商户、设备试运营

8周后重新评估流行病的传播状况,若可以重新开业,日本实体商业会进入开店前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首要与商户协商开业事宜,再进行场内各个设备的试运营。

 

欧美国家最新应对进度:

联盟做平台,争取资金、汇总资源

像新冠疫情这样延续时间长、易反复的流行病存在的情况下,保险难以持续补足实体商业的营业损失。

疫情今年3月在美洲蔓延开后,许多实体商业迅速陷入困境,申请破产者也有许多。虽然美国联邦政府设有对企业的扶持资金,但由于无法掌控企业的真实运转情况、分配不合理等,依然未能对实体商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达成帮助。

这种情况下,国际购物中心联盟(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ICSC)一直在为实体商业争取权益。

在ICSC的倡导和支持下,加拿大政府设立了专门扶持实体商业领域中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The 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CARES),为他们提供补贴和贷款;ICSC目前也在官网设立页面敦促政府为扶持实体商业设立专项基金。

ICSC对多个国家的实体商业的扶持政策和资源进行了整合,在疫情期间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服务平台,不失为一种在困难时期为行业提供支持的方式。

 

一直处于较为安定环境中的国内购物中心在此次疫情的提醒下,需要增加风险意识,将实体商业的风险控制当做日常运营的必要方面。保险、突发事件备用金等应成为基本保障。

 

参照欧美国家和日本,购物中心联盟、民间组织等在突发事件来临后都能与实体商业配合迅速做出反应,也为国内实体商业人带来关于防御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