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写字楼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展望及第二季度回顾
市场展望及策略
2025年第三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展望
市场承压深化:租金让步升级,业主策略双轨并进
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承压前行,高空置率与租金下探成其显著特征。租户议价力凸显:新兴商圈的高空置率迫使业主加大租金优惠;核心商圈虽空置压力相对缓和,却面临租户流向高性价比商圈的挑战,业主亦需主动调降租金。
对此,业主方短期内或将延续应对策略:延长免租期、提供装修补贴,以加速去化;并强化物业管理等软性服务,提升项目竞争力。此般双策并行,旨在稳渡市场波澜,寻求破局之道。
租户降本引领:租约重组频现,区位迁徙提速
租户深化成本管控,策略愈发明晰。显著标志为“非到期租约重组”的活跃升级:租户力促租金与市场接轨。部分企业更实施成本导向的区位迁徙,如自高租金的金融街商圈,转向定位相似而租金更优惠的丽泽商圈。
第三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需求依旧由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引领。作为经济支柱,科技与互联网及金融企业展现出的业务韧性,成为当前租赁需求的稳固支撑。
大宗交易市场动向:自用偏好新建,投资坚守高收益
预计在第三季度,新建写字楼项目仍将是自用型收购方的首选,因其能完美契合企业形象升级与战略性资产配置的需求。尽管传统核心区的老牌项目运营稳健,但其增值潜力受限、租金承压,投资型收购方或将持续寻求高净收益率的项目,以构筑坚实安全边际,有效抵御未来租金波动风险,确保资产稳健增值。
此外,部分满足“非居住建筑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简称“非改居”)标准的写字楼项目,因其改造费用高昂及市场租金持续走低,成交价或将探底成本线。
2025年第三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策略
给租户的建议:及时启动谈判,构建灵活租约
短期而言,租户宜通过有效谈判策略实现成本优化:租户可利用当前市场情况作为与业主谈判的筹码,主动发起“非到期租约重组”谈判,力求成本优化。
长远视角,租户当依自身境况,构建低成本扩张路径。如当大面积租户存在扩租需求时,可依托自身规模效应与品牌影响力,通过专业谈判争取整体租赁条件的优化调整,实现企业写字楼租赁成本的全面优化。
给业主方的建议:精进租赁策略,促去化稳收益
鉴于租户降本意愿强烈,业主方可实施“租金及物业费减免+装修补贴”的组合方案,并增设共享会议室等增值服务,以稳旧纳新,广聚租户。
为提前应对即将到来的新增供应高峰,业主方宜未雨绸缪,与优质租户前置锁定未来续租。同时,针对当前市场中有扩租需求的租户,业主方应为其提供专属硬件与增值服务,以增强项目的竞争力。譬如,针对直播业态租户,业主方可为其提供24小时空调,以满足租户的业务运营需求;针对机器人企业租户,业主方可提供办公+产线的结合方案,满足企业“办公+研发+生产”的全链条需求。
给收购方的建议:把握周期机遇,聚焦核心区布局优质资产
有意向收购写字楼的自用型收购方,当适时把握市场周期机遇,锁定优质资产。投资型收购方除聚焦资产收益率外,亦需关注资产的区位稀缺性-其价值根植于城市空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赋予资产持久增值力及风险抵御能力。
针对“非改居”政策契合且深幅折价的写字楼项目,投资型收购方宜重点研判项目周边的产业生态成熟度、居住配套完善度及政策扶持力度,为收购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宏观环境回顾
宏观经济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商务局、中国人民银行、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宏观政策
©中国政府网、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2025年上半年,宽松货币与刺激政策虽为市场注入信心,但经济复苏步伐迟缓,企业扩张决策依旧谨慎,写字楼租赁市场承压显著。
从行业维度看,政策红利或将重点惠及特定领域:科技企业上市扶持举措,将激发优质科技企业对写字楼的需求,中关村等科技高地写字楼去化有望提速;消费提振政策,则主要激活新消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等内需服务型企业的租赁需求;险资增配A股政策,虽直击资本市场核心,亦能提振市场信心,优化融资生态,为写字楼市场铺就更为有利的发展路径。
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概况
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整体表现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有效租金为含税、不含物业管理费的有效租金
受需求疲软所困,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平均有效租金环比下跌5.7%,至232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月,创自2011年以来的新低。空置率位于17.7%的高位,较上季度仅微降0.2个百分点,去化压力尚未被缓解。
市场活跃度较第一季度更进一步趋冷。企业信心不足,搬迁决策愈发谨慎,大面积企业租户更多关注租约重组及续租策略。然而,头部科技与互联网企业仍维持需求韧性,本季度达成多宗大面积租赁成交。
在当前的租户主导市场,业主方主动调整租赁策略,积极回应租户多元需求,以吸引并留存租户。通过策略优化,力求在市场寒潮中求稳。写字楼租赁市场正展现出在挑战中寻求新平衡的坚韧姿态。
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细分商圈概况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1.有效租金为含税、不含物业管理费的有效租金;2.租金单位为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月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有效租金为含税、不含物业管理费的有效租金
北京各商圈季度洞察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1.有效租金为含税、不含物业管理费的有效租金;2.成交信息/项目信息仅供参考
主力租户分布格局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图表只体现各类企业入驻面积最大的前五个商圈
金融类企业在金融街商圈的入驻面积达145.2万平方米,为各商圈之首;丽泽商圈则以2.64%的入驻面积增速加速扩容,彰显其作为金融行业新兴集聚区的成长潜力正在释放。
中关村商圈依然是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入驻面积最高的商圈,但其增长动能分散至望京-酒仙桥、亚奥及丽泽商圈,多中心化趋势深化。
专业服务类企业延续在核心商圈集聚的特征:国贸主导地位显著,同时东二环、中关村和亚奥商圈持续增量。
内资、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分布格局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图表只体现各类企业入驻面积最大的前五个商圈
内资企业在金融街、东二环、丽泽和中关村商圈的入驻面积占比均超75%,其中内资企业在丽泽商圈的入驻面积增速明显。
港澳台企业分布分散且规模有限,仅在国贸商圈形成小规模集群。
外资企业高度聚集于国贸商圈,但其在国贸商圈的入驻面积在本季度环比微降。而望京-酒仙桥、中关村、丽泽商圈均录得环比正增长,体现其他商圈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正增强。
国贸中服地块供应情况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成交信息/项目信息仅供参考
大宗交易市场概况
北京写字楼大宗交易市场表现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写字楼大宗交易额环比减少39%,仅为48亿元,市场活跃度显著降温。写字楼成交占比滑落至49.7%,住宅用地交易占比上升,对写字楼份额产生稀释效应。从区域分布看,本季度交易标的分散于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与丰台区,反映收购方对多元优质资产的青睐。
从成交额看,本季度自用型收购方以85%的占比主导市场,其收购标的均位于各商圈核心地带。价格折让仍为收购决策最关键的考量,同时,项目交通便捷度与硬件设施水准亦是影响抉择的重要因素。
外资基金对国内高端消费零售领域持长期乐观态度:本季度,博裕美元基金成功揽入北京华联(SKP)百货42%-45%股权。鉴于该交易属于公司层面的股权战略投资,非单一物业收购,因此未将其纳入所有大宗交易总额统计范畴。
当前市场正步入更为精细化的竞争阶段,未来走向值得期待。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写字楼大宗交易均价环比下跌34%,至33333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价格下行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某法拍项目经多轮竞价后以大幅折价成交,直接拖拽均价下滑;二是国家开放大学在非核心商圈以低价购进9万平方米写字楼,进一步摊薄平均售价。
市场分化态势显现:核心商圈写字楼售价自巅峰回落40%-60%,此类楼宇多逾十年楼龄,土地获取时间更超二十年。反观非核心及新兴商圈,售价回调仅15%-20%,且多为新交付或低楼龄资产,交通便利性兼备。
租售比攀升至8.4%的高位,资产估值压力持续释放,映射出收购方风险溢价要求提升,资本化率走阔趋势显著。
写字楼的市场价值正经历重构,资本持审慎态度密切关注投资机会。
北京大宗交易市场成交案例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备注:1.成交信息/项目信息仅供参考;2.新项目的大宗交易成交时间按网签时间计算;3.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