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带头人考察学习标杆越多,反而可能导致项目越失败?
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在勉励初入者时说:“最好的投资学习方法是模仿大师。我一直认为,对于刚开始起步的投资人来说,应该寻找已经被证明长期成功有效的投资方法,然后依葫芦画瓢照着做就行了。令人吃惊的是,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了。”强调了“效仿”对于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效仿和借鉴可以帮助我们脱离“身在其中”的主观影响,更利于用客观视角在全局和细节中获得启发,从而在实际操作时能够预先趋利避害。然而在商业地产行业,很多的借鉴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不少变成了失败的源头。今天,结合睿意德团队在运营管理中的经验,来探讨一下“借鉴常有,但做对不易”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看见即所得
看见是一种对表象的感觉,这种感觉如果不深入拆分和分析就不知道是如何呈现出来的。从生物心理学看,人脑对于表象的第一反馈是情绪性的,之后才进入理性分析阶段。因此,仅仅看到表象并不意味着理解了其背后的逻辑和原因。
商业项目是从图纸落到建筑实体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比例尺反馈到实际尺度再看规划的合理性与空间关系。考察和借鉴中看到开敞漂亮的错落中庭就想搬到自己的项目中,但如果自身项目属于狭长类型的高楼层,想象中的敞亮环节最终呈现却是一个黑深洞。又或有借鉴退台式偏中庭和通过退台借景的规划,如果不关注自身项目的周边环境,成功项目借了对面公园的好景致,自己却可能将十字路口的嘈杂引入进来,毁坏了项目整体氛围。对于经营内容的照搬也是一种典型的认为看见即所得的误区。曾有项目在并没有深入理解与分析文化、饮食与目标客群差异的情况下,将日本横滨的拉面博物馆借鉴回国内,纵然投入了重资搭建场景,最终也落得无法持续经营的遗憾。
结果等于过程
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成功项目,往往是经过周期考验和市场口碑验证的项目,考察和看到的往往已是结果。“因为这个项目这样做成功了,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是借鉴中将结果等同于过程的典型误区。
商业项目的成功既是在运作流程中推动,又充满了多变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因此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内部管理、外部资源等。简单地认为某个项目的成功就预示着下一个同样成功是必然的,就忽略了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很多成功案例中包含了偶然因素,如市场机遇、政策扶持等。这些因素很难被完全复制,即使完全复制了方法,也可能因为时机不对而无法取得同样的效果。
例如,RET睿意德团队全程服务的大唐不夜城,首先是文化的挖掘的成功,才有后边一系列沉浸感的场景体验,在没看到背后研究的深度,就结果上的“招数”做定论与借鉴,很容易导致缺乏根基的“夹生”结果。有些客户与睿意德团队就北京SKP交流之初,往往会说“你们赶上了一个好项目”——这样说其实是拿结果当必然的论断。若回到彼时,面对汽车中转站的嘈杂,项目已被定位为社区商业的背景,没有充分分析和坚定预判,恐怕也很难实现奢侈品商场定位的结果。
看项目不看团队
世界上的人工造物,都是思想的倒影。很多老板在看项目时,都是很关注项目,将亮点作为“招数”去看待,回头就安排团队做参考甚至抄袭。
创意虽说不像是搭积木可以有图纸参照,但也都是有方法论指导,否则就不会设立设计、艺术类院校的必要了。出彩结果都是基于正确理念方法下的长期实践之后的厚积薄发结果。
所以,如果确定了要对某个项目做借鉴,首要是对团队进行评估或重组。这就像是要做一件西装,虽然自己也是做服装的,但之前做得都是运动装,让现有的团队比照着样板西装制作,也一定只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结果。
关于借鉴学习的三个提示
借鉴本质上是一个学习与吸收的过程,通过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创造性应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关键在于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经验,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或条件。基于此,我们总结过往的经验,做出以下三个重要提示:
要厘清目的
在开始考察与借鉴之前,首要任务是明确我们的目的所在。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这一点非常关键,借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必须要清楚自身的能力边界、项目的愿景、盈利与市场影响力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否则,再多考察可能也只是徒劳。不少老板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常常追求与众不同,片面强调创新的作用,忽视了自身实力、团队能力和项目自身属性等客观事实,就会在浩瀚的案例中迷失借鉴的方向,认为只要是新的、爆红的都要拿来借鉴。就像望子成龙的父母,眼中全是“别人家的孩子”,结果往往导致团队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也很难“因材施教”的做好项目。
要明确问题
每个项目的顺利发展都是朝向目标、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借鉴有时是为了确立发展方向,但更多的是为了预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如果不针对自身具体目标来解决问题,而仅仅谈论“学习借鉴”,则容易流于形式,使借鉴变得像水中之花,虽美却难以产生实际价值。以城市更新项目为例,要实现资产的有效盘活,不仅需要解决现有硬件老化和区域需求变化所带来的技术问题,还需要应对产权分散、协调困难等挑战,并确定合适的开发与运营主体,构建有效的管理架构与机制,以确保资源的高效调动和利用。看到成熟项目的运营效果和收益,要求团队借鉴学习,或是看着优秀项目便臆想自身项目的成功,向团队下命令要结果,都会因为命题空大无度而精力耗费,不仅学习无果,还会造成人才流失。
要科学决策
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是一个持续决策的过程,一把手就是这一创造的最终决策者,所有借鉴都是为了实现更优决策,朝向目标推进工作。“听很多人说,跟少数人商量,自己决策”是大部分成功带头人的做事方法。诸多项目的决策者走遍全国乃至全球,咨询了众多业内专家,但仍因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而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从而错失项目发展的最佳时机。商业项目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专业知识,它更是一门结合了企业发展战略、资本实力与团队能力的综合艺术。过分依赖他人的意见而逃避做出决策,或是过于武断地做出决定,都可能将借鉴学习的价值扭曲、贬损,最终造成遗憾。
结语
当下的信息获取已经非常便捷,一个新项目昨日启动,今日就能通过视频、图文和采访等形式被详尽展示。这些信息可以说非常有用,但也可能毫无用途,除非通过有效的借鉴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正如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所言:“真正的秘密在于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我们的学习借鉴,既要避免表面化的盲目模仿,也要防止在无休止的借鉴中丧失决策效率。分清“像”与“学”,才能在汲取他人优点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从而推动商业项目的成功。